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2年,地产行业迎来偿债高峰,6589.4亿元到期债券中,有53.0%属于房企海外债;地产美元债的到期高峰在1至7月,约占全年到期规模的64%。也就是说,房企美元债还债压力集中于2022年上半年。 有业内人士形容,2022年上半年是个坎,迈过了就是柳暗花明,迈不过就是听天由命。
距离旭辉CEO林峰提出行业进入青铜时代不到1个月,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对行业的判断就一步跨进了黑铁时代。 无论怎样定义,2022年注定是房地产行业新时代的转折年。那么,今年行业会如何变化?各类企业该如何应对?一起来看房企大佬开年怎么说。 缩表出清生死战 从白银时代到活下去再到黑铁时代,作为危机意识最强的房企,万科对行业的判断一向谨慎。年初,郁亮在万科集团2022年会上提出,2022年是集团破釜沉舟、
文/乐居财经 林振兴 吕秀伦 在一张长长的会议桌尽头,许家印正襟危坐。他的背后,挂着一幅风景画,两侧的高管们,戴着口罩认真地听与记录。 这是大年初六,许家印召开了2022年新年开工动员会。从画面上看,他的确瘦削了不少,但精气神依然十足。 在会上,他对高管喊话,绝不允许贱卖公司资产,要注意防范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漏洞问题,不能依靠贱卖资产去还债务,否则资产贱卖完了也很难还清债务。这也是他首次向外界透露恒
去年2月8日,深圳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政策,这无疑是深圳楼市调控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环,改变了深圳楼市的走向,使高涨不止的深圳房价开始进入平稳阶段,二手房成交量下滑至4.07万套、创十五年来最低水平。
新春来临,房企预售金监管或许迎来松绑。2月10日晚间,市场消息称“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”已于近日制定出台,要求各地方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重点监管资金额度。此举意味着,去年下半年来趋紧的监管局面有望得到放松。受此消息刺激,11日上午,房地产开发、家居装修、建筑、地产中介代理等板块齐声上涨,多股涨停。
2月10日晚间,有消息称,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(以下简称“办法”)已于近日制定出台。该消息若属实,房地产行业将迎来实质性利好。
进入2022年,各地楼市政策变化不断,其中房贷利率的调整引起购房者的高度关注。最近,多地房贷利率就出现松动迹象。
2月9日,阳光城公告称,泰康人寿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、大宗交易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,减持不超过165,174,779股阳光城股份(占阳光城总股本的3.99%)。此次减持为股东泰康人寿的清仓减持。
2月8日,中国人民银行、中国银行(3.180,0.02,0.63%)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两部委联合发布了《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。专家认为,该政策主要影响银行对房企的贷款倾向,将间接传导至居民的购房选择,但是也不意味着保障性租赁购房市场可以高枕无忧。 《通知》主要涉及两方面政策:一是保障性住房;二是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。 保障性住房主要提供
昨日,央行、银保监会联合发布《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,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,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、风险可控、商业可持续的原则,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支持力度。
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在2022年春节期间(1月31日-2月6日),上海新房成交10.3万平方米,比去年春节期间上涨646%。另据广发证券数据,春节期间的上海日均成交面积同比增长逾11倍。
2月7日,中国指数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,根据其监测数据,2022年春节期间(1月31日~2月6日),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春节相比下降51%。其中,受上海成交规模拉动,一线代表城市成交规模较去年春节有所增长,二线代表城市较去年春节降幅在五成左右。同时,记者注意到,全国稳楼市政策频频发布。机构数据显示,今年1月全国共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达66次,同比增长57%。
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2年春节期间(1月31日-2月6日),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春节相比下降51%。其中,受上海成交规模拉动,一线城市成交规模较去年春节有所增长,二线城市较去年春节降幅在五成左右。
多地公积金贷款政策的变化引发了市场的关注。 近期,福州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,二次申请使用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条件将放宽,该贷款政策从今年2月1日开始调整。据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不完全统计,年内多个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明显放松,同时房贷放款周期也呈缩短态势。 多地微调公积金贷款政策 从2022年2月1日开始,在福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购房的职工家庭,第二次申请纯住房公积金贷款的,首付款比例调整为40%。申请组合
新年伊始,房企旗下公司增资动作频频。1月30日,新京报记者从全国产权行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获悉,近一周内,中海地产、中建一局、中国金茂旗下公司均有增资扩股动作,拟募集资金金额均为“择优确定”。
世茂此前已出售3个项目,包括:12月17日,世茂公告以20.86亿港元的代价出售香港维港汇项目22.5%的股权和对应的销售贷款,总代价为20.86亿港元,按近期汇率匡算,大约为17亿人民币(下同);1月21日,世茂子公司上海世茂置业出售上海市中心的黄浦路商业地,入账10.6亿元;1月24日,世茂以18.445亿元出售广州亚运城项目26.67%股权。加上此次出售外滩茂悦酒店,迄今为止,许荣茂坐镇下的世茂,已经有序变现约91亿。
前述接近融创高层的人士认为,2021年下半年是房地产行业的谷底,2022年上半年会有所回升,2022年下半年形势会更好。但具体到融创,上半年的资金链仍然会紧张,监管层能否及时打开融资闸门,对企业至关重要。
一位有多家上市房企财务部门工作背景的资深人士对时代财经称,近来房企更换核数师的现象较为频密,核数师辞任的原因有很多种,譬如年度业绩不配合。“这两年行业很困难,需要大家配合,目前的更换可能更多是这个原因。”
近日,多家行业机构发布研报显示,2022年1月,楼市仍处于降温通道,新房交易行情疲软。其中,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数据显示,1月1日~23日,全国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757万平方米,环比下跌20%,同比下跌44%。
近期,世茂集团(00813.HK)在加快处置资产。 澎湃新闻获悉,该公司将能交易的36个项目做成推介资料进行推广,以推进销售,合计报价超过771亿元,剔除通过抵押等已经用掉的融资额度,最多可回款236亿元。 出售项目中,不乏上海核心位置的商办、广州已经处于利润分配阶段的住宅项目、深圳地标项目世茂龙岗国际中心等核心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