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国产奶粉龙头企业飞鹤宣布大规模回购,而此前伊利股份、贝因美两家国内乳企已开启回购。业内人士分析,国内乳企回购或为给资本市场注入信心。当前,外资乳企终端表现回暖,国内乳企竞争压力较大。对于乳企而言,稳住价盘、做好服务才能留住消费者。
消费者在选购奶粉产品。
国内乳企开启大规模回购
7月9日,国产奶粉龙头飞鹤发布公告称,将斥资460万港元回购100万股公司股份,回购价格为4.6港元/股。
而此前,伊利股份和贝因美也发布过股份回购公告。具体而言,今年4月,贝因美披露回购方案,其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A股股票,用于公司未来实施的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。本次回购金额不超过3亿元(含),不低于1.5亿元(含)。
今年5月20日,伊利股份发布股份回购实施结果暨股份变动的公告。公告显示,5月19日,公司完成回购,已实际回购公司股份约4054万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0.6368%,回购均价为24.84元/股,使用资金总额约为10.07亿元。
国内乳企选择股份回购或与其股价走低有关。7月7日和7月8日两天,飞鹤股价连续下跌,累计跌幅超20%。此前飞鹤公告显示,预计2025年上半年录得收益介于91亿元至93亿元之间,综合净利润介于10亿元至12亿元之间,对比2024年同期收益和综合净利润的101亿元和19亿元均有所下滑。
乳业分析师宋亮向中国商报记者介绍,乳企开启大规模回购主要有三个目的:一是提振资本市场信心,从而稳定公司股价;二是,回购股份后或可分发给管理层,在公司内部建立股权激励机制;三是,通过股份回购向企业注入资金。
北京一家超市的奶粉售卖专区。
龙头飞鹤为何业绩下滑
飞鹤今年上半年业绩预计下滑,背后有何原因?反映了乳制品行业怎样的发展态势?
飞鹤在公告中称,此次业绩下滑主要由于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生育补贴、降低渠道库存、政府补助减少及全脂奶粉产品减值计提等因素。
据了解,今年4月,飞鹤启动生育补贴计划。这项投入12亿元专项资金的方案,以赠送奶粉的形式对全国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的生育补贴。
华创食饮报告显示,飞鹤的去库及生育补贴导致公司收入下滑,补助减少、减值计提之下公司利润承压。今年下半年,乳制品行业需求有望向好,关注公司库存调整及补贴情况。
宋亮认为,今年以来,飞鹤一直在进行控货控价、清理库存,这一定程度上带来公司上半年业绩下滑。此外,宋亮表示,当前外资奶粉增长较快,尤其跨境购渠道销售突飞猛进,这都给国产奶粉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国产奶粉企业要严格稳住价盘,恢复市场信心。
乳制品行业全年发展向好
奶粉行业从业者、希蜜贝贝品牌创始人王景宣表示,今年上半年,外资奶粉企业因在会员管理、客户服务、线上宣传等方面做得更到位,终端取得了较好的表现。相比之下,国产奶粉企业压力较大。
王景宣进一步解释,飞鹤通过旗舰店直播等形式销售奶粉,对其线下门店的生意带来了较大影响,导致经销商对飞鹤信心不足,这或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公司业绩的下滑。
实际上,在今年3月飞鹤发放12亿元生育补贴后,今年4月,国内乳制品行业龙头老大伊利股份宣布启动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。随后,君乐宝也宣布启动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。
目前来看,补贴效果如何?王景宣认为,各大乳企的生育补贴计划才落地两个多月,对生育刺激的效果还未显现,但各大乳企有意从孕妈开始抢占新客。在当前奶粉行业总池子增长乏力的背景下,能做好消费者教育和会员服务的企业才能长远赢得消费者的芳心。
宋亮也表示,今年的乳制品行业开始回暖向好,低温酸奶和低温白奶市场销售都实现了一定回升,奶粉市场相对稳定。放眼全年,预计奶粉市场会有略微增长。